作者:小编 日期:2025-03-12 点击数:
“上半场,汽车电动化呈现规模化;下半场,汽车智能化将迎来市场需求的爆发。”近日,一场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新技术、新场景供需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与会各方关注的重点。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确定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成都名列其中。如何在新赛道“先行一步”?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区(市、县)代表、行业企业代表齐聚,分享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推动成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生态构建与商业化进程。
“举办这场对接活动,旨在加快新技术验证、新产品推广、新场景应用,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和网联化转型。”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产业处处长王兵表示。
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方案总监张力提出,应加速C-V2X技术(基于蜂窝网络的智能通信系统)应用,为车、路、人装上“实时对讲机”。“提高C-V2X覆盖率,应聚焦车企需求,加快推动应用场景落地。”张力介绍,调研发现,众多车企提出不少共性需求,比如实时推送红绿灯信息、及时有效的路面感知能力等。
发力智能网联,应用场景是其中重要一环。近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和新都区携手推出“无人机+无人车”即时配送模式——由无人机负责中长距离运输,无人车负责短距离接驳,两者结合优化配送流程。这是智能网联技术在配送领域的创新应用。会上,成都市新都区中通快递网管部经理韩辉强分享了这一线路的运营成效:配送时间缩短40%,单件成本降低50%以上。
“成都各区(市、县)各有特色,我们鼓励大家先行先试。”会上,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释放积极信号,“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成都保持开放、探索的态度,支持各区域走在前面,创新打造各类特色应用场景。”
作为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之一,成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优势突出。会上,来自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全年汽车产量达75.4万辆,上牌量约7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31.5万辆。推动试点,下一步成都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政策体系是重要支撑。2020年起,成都市已印发出台《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等3份政策文件,逐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道路测试到示范应用再到示范运营、从主驾有人到主驾无人拓展。目前,相关部门正加紧制定相关办法和细则,“将通过深化测试管理体系,建设标准示范高地,持续探索创新管理政策,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场景示范。”王兵说。
开放道路也在逐步扩大。截至今年2月,成都已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680公里,覆盖城市主干道、次主干道、相关支路及山地路段,支持日常交通场景,交叉路口、拥堵路段等城市复杂环境,以及多气候、多地形等丰富场景测试。
“拿证”车辆越来越多。王兵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发放56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牌照,涵盖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等车型,“其中包括25张远程驾驶示范应用牌照,成都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远程驾驶时代。”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响应特色应用需求,引育一批智能座舱、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领域链主头部企业,加速拓展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应用场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