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编 日期:2025-03-29 点击数:
3月26日,在深圳市交通局指导下,由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主办的深圳市智能网联城市配送行业大会成功举行。会议发起成立了深圳市智能网联功能车专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无人小车将在深圳加速实现商业化落地。至2025年末,全市上路的功能型无人车要攀升上千台规模,并计划组建首个智能网联功能车运营主体以及搭建政府监管平台。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自动配送市场,预计到2030年,功能型自动车需求将超140万辆,智能网联货车保有量将突破百万辆。这不仅将带动零售、物流、汽车等关联产业形成万亿级规模增长,还将填补劳动力缺口,创造新就业岗位,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运行秩序。
深圳在推动智能网联功能型无人车上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以“全国智能配送制高点”为战略目标,深圳印发实施了国内首个《全市推动功能型无人车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吸引美团、顺丰、京东、新石器等头部企业落地,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投放功能型无人车规模已超300台,覆盖商超、外卖、快递等多种场景。
会上,深圳市提出共建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时代,将系统重构交通、物流全要素链路,实现人车路资源效率跃升与时空利用率最优。深城交、美团、新石器、顺丰、白犀牛、签署《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战略协议》,推动资源共享与行业发展。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会上透露,将通过“4123”系列举措,推动深圳自动配送进入2.0测试阶段,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功能车治理体系。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处相关负责人对此做了具体阐述。据其介绍,其中“4”是“四化”推进,包括规模化——逐步推动智能功能车全域街道试点,加速全市分级道路的开放,鼓励更广泛场景的应用,率先推动全市应用规模上千台,逐步实现从单区到全市路网开放;规范化——围绕政策、标准、标识、路网等四大方面,建立智能网联功能车全链条管理的规划化管理与服务;商业化——加速推进智能网联功能车商业化落地,并聚焦“人车协同”模式创新,无人车主要负责在途运输,而装卸、末端配送环节保留人工服务,实现效率提升与民生保障的双赢;以及网联化——探索推动交通信号灯信息、施工占道信息、停车场信息等多元化“信息上车”场景应用。
“1”指一体统筹,即组建首个行业运营主体,盘活全市充换电、停车、场站等设施资源,为智能网联功能车企业提供部署服务,支持有条件区域先行试点,逐步向全市推广。并推动建设智能网联功能车管理平台,实现对车辆的监管和调度。
“2”为“双路共建”,打造动态调控路网与数字化协同路网,推进坪山、龙华、宝安、南山全域车联网基建。
“3”是要实现“三台互通”,即实现政府监管平台、企业运营平台、以及未来规划的货运网约平台数据共享,构建生态闭环。
智慧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应科还在现场展示了《深圳市功能无人车管理调度平台》,该平台整合通行管控、智慧设施等核心功能,支撑无人车全天候安全运行与规模化落地。同时,数研智算PDT工程师陈敏捷推出《功能型无人车道路环境影响评估指引》,建立科学规范的测试标准体系。
会上,深圳市向美团颁发了国内首个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据透露,实现末端配送向同城货运测试场景延伸,是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商业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符合标准、服务自动配送行业跃迁的车辆、装备、创新车型都将纳入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创新生态体系。
此外,深圳市向美团、新石器、、白犀牛、九识智能颁发智能网联功能车标识。kaiyun官方开云市级与各区形成统一标识,提升配送效率。深圳已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闭环”的全链条生态,成为全国智能配送创新浓度最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