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编 日期:2025-03-06 点击数:
“我们是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这是个万亿元级别的产业,能够带动上下游多产业齐头并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昆明云内动力股份公司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张永齐说。
“新石器目前正在拓展海外市场,在日本、韩国、迪拜、美国等国家都有商业运用。2025年,是我们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如果在昆明的测试和商业运用顺利,我们也会继续拓展西南地区市场。”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地区负责人陈曦说。
3月5日,随着昆明市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上线、云南省首张无人驾驶测试编码发放与首条社会公开道路智能网联测试开通,昆明市和滇中新区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积极参与到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大潮当中。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等进行信息交换、共享,具备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简单理解就是由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所组成的,最终可替代人而进行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你看到的这辆正在进行测试的快递车,我在北京的后台同事可以对其路程中所有状况进行全程监控和干预。”在测试道路现场,来自新石器公司的技术人员向记者解释如何将高清地图信息和实地道路采集数据都集纳在该公司正在进行测试的无人驾驶物流车上。
记者在采访现场看见的是行驶在规定道路上的测试中的成车,看不见的是产业链上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最新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上游产品由感知系统、控制系统、通讯系统、执行系统、三电系统等构成。其中,感知系统能帮助车辆获取道路、车辆等多方面信息,实现车辆的安全稳定行驶,主要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定位等;控制系统由汽车芯片、算法和操作系统组成,其中,高算力芯片是支撑智能网联汽车迭代升级、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基础之一;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包含安全车控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车载操作系统和云端孪生操作系统等;通讯系统是车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交互平台,包括云平台、电子电器架构、V2X通信模块和安全解决方案,业内参与者涵盖阿里巴巴、博世、清研智行、成都为辰信息科技、四海万联等;三电系统是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这是决定新能源类汽车性能的关键,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而驱动电机、电控系统替代传统发动机功能,决定了电动汽车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
中游产业链包含智能座舱厂商、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中,智能座舱行业细分赛道众多,主要包含HUD(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液晶仪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人机交互和汽车座椅等;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已经过多轮融资,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西井科技、Calmcar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汽车零件及整车厂提供智能生产线,行业参与者包括德恒科技、明珞装备、巨一科技等。
下游产业链主要由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等主机厂商组成,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关键时期,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超万亿元。在政策引领、技术发展和群众智慧出行需求等因素推动作用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持续提高,增长率将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到2027年,产业规模将超2万亿元。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约为1630万辆,同比增长18.98%,2023年约为1880万辆。随着智能网联技术迅速推广、6G网络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接受度逐渐增高,据预测,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增至249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截至2024年8月,公安部已累计发放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号牌1.6万张,开放公共测试道路3.2万公里,有力支撑了自动驾驶技术验证和更新迭代。目前,公安部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推动道路测试,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推动技术标准制修订。
据悉,东部沿海城市,如上海、杭州、深圳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主要聚集地,已建成多个测试示范区和产业集群。中西部地区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潜力逐步显现。
去年11月,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正式拉开了挺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赛道的帷幕,也为滇中新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商业化试点提供了政策保障。
滇中新区作为我国第15个国家级新区,担负着国务院赋予的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支点和先行先试等战略定位,承担着交通强国试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建设任务,依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沪昆高铁、渝昆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了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交通枢纽,加上正在建设的“未来交通科学城”,聚焦智慧交通与智能汽车产业,打造集科研、制造、测试、应用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这些都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政策强力驱动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积极参与下进入高速发展期。滇中新区通过测试场景创新、跨境合作探索及产业集群构建,不仅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升级,更为中国智能网联技术“出海”南亚东南亚提供战略支点。
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法规完善,滇中新区有望从“追随者”迈向高原特色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制定者”,在面向南亚东南亚智能出行服务体系中占据重要席位。
当行驶在滇中新区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入的旅客形成数据联动时,滇中新区将书写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具有高原特色的“新叙事”。